疾病與醫療

出血性腦中風

動脈瘤

腦梗塞

動靜脈畸型

海綿竇血管瘤

出血性腦中風
位置
高血壓病人大腦內出血的位置,70%是發生在基底核及視丘區,其它如小腦、橋腦也都是常見的位置,有時出血的位置也會進入腦室
臨床症狀
1. 大腦血塊:臨床症狀跟血塊所壓迫的位置有關,在初期有可能只是突然頭痛,意識可能急速喪失或24-48小時內意識狀態逐漸惡化,當然有可能半身不遂,半身感覺喪失或同側半盲,在意識喪失之前,病人常感覺肢體無力。
2. 小腦血塊:突發性的頭痛而且後續的症狀是較快速發展,會有小腦及腦幹的症狀表現,如嚴重的運動失調、失語症、眼顫、眩暈以及嘔吐,阻塞性水腦症及顱內壓上升。
3. 橋腦血塊:意識突然喪失、四肢癱瘓、呼吸不規律常以呼吸變慢來表現,瞳孔變成針狀以及有不正常的發燒,眼睛運動歪斜並且無共軛性,當出血在這個位置時,病人通常會死亡。
檢查
1. 電腦斷層是最能夠在最快速的情況下看出血塊的大小及形狀且能排除其他病因。
2. 血管攝影:當電腦斷層顯示血塊位置在於不正常的位置時,可能有動靜脈或血管瘤,這時需要血管攝影做為輔助診斷的工具。
治療
1. 若血塊量不多,症狀輕微,病人意識狀況良好,通常只需保守治療即可,亦可用立體定位的方式抽吸血塊,若血塊很大對於腦的情況造成壓迫,要儘快以手術取出血塊,亦有人用立體定位抽吸的方式解除壓迫,至於要採取何種方式則由臨床醫師根據病人的情況做出選擇,總體而言,大腦的位置發生出血性腦中風的死亡率約為30%。
2. 橋腦出血的死亡率很高,若是出血壓迫到腦室,有可能以腦室外引流的方式解除壓迫,通常用保守治療。
3. 腦室內出血,病人的意識有可能突然喪失,後續因為阻塞性的水腦造成腦壓上升,病人有可能因此而死亡,通常需做一個腦室外引流管解除急性水腦造成的壓力上升。
 
動脈瘤
動脈瘤好比顱內有一個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破裂,但若症狀發生時,常有頭痛或像顱內出血及梗塞性中風的表徵,在電腦斷層下的表現常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但也有可能是腦內出血。
症狀與表徵
出血後3-12小時才會出現假性腦膜炎(meningism)的表徵,檢查者將病人頸部向前彎屈時,會發現頸部有僵直的現象,造成昏迷或意識狀態惡化的原因,可能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直接引起的,也可能是顱內血腫的腫塊效應造成的,檢查眼底有無視乳突水腫,或是玻璃體出,血而這些都是顱內壓突然升高造成的,通常會有"反應性高血壓"(reactive hypertension),即病人血壓升高,但病人以前並無高血壓的記錄,經過數天後才又回到正常範圍。
檢查
1. 電腦斷層:對病人是最安全且能快速看到表徵的一個檢查方法‧
2. 腰椎穿刺:可以檢查出有無蜘蛛網下腔出血,但是若病人腦內有腫塊存在,這種檢查可能會導致穿腦幕脫垂
3. 核磁共振
4. 血管攝影:瞭解動脈瘤的位置
治療
1. 手術治療:開刀將動脈瘤夾起,是免除再出血的機率
2. 栓塞治療:可用藥物將動脈瘤栓塞起
3.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針對於繼發性的血管痙攣,做適當的藥物給予
 
病人預後最直接相關的原因是在於血管痙攣,再出血,當然也跟原本出血造成的傷害也有關係。
 
案例A-馬先生
這是一個前交通枝動脈瘤的病症,已經破裂造成蜘蛛網下腔出血,若動脈瘤不治療,六個月內再破裂的機會可高達80%,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為手術,二為栓塞,栓塞手術可經由手腕的橈動脈或腹股溝股動脈穿刺,將導管置入動脈中沿血管上行至腦部動脈瘤處,以線圈或其他栓塞物將動脈瘤堵塞,此方法好處為非常小的傷口,不需經由切腦即可到達動脈瘤。
血管攝影正面照顯示-向下、向內前交通枝動脈瘤
為側面照
為置放線圈阻塞的動脈瘤後的正面影像
為栓塞後動脈瘤完全消失的正面影像
為栓塞後動脈瘤完全消失的側面影像
為置放線圈阻塞的動脈瘤後的側面影像
案例B-李小姐
這是一右側中大腦動脈瘤、動脈瘤病人接受手術夾除動脈瘤。

 

阻塞
 
栓塞
1. 粥狀動脈硬化位於顱外動脈或來自主動脈弓
2. 心因性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動脈黏液瘤、人工瓣膜、僧瓣帽脫出
頸內動脈狹窄之病理變化
1. 當狹窄程度達70%以上時,到達腦部的血流量便會減少
2. 若發生堵塞起來,預後好壞則要依堵塞速度以及週邊循環情況而定
3. 若硬塊出現潰瘍─會造成膽固醇栓塞或血小板栓塞
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造影確定之後,若發現是大血管性的中風,則需做血管攝影瞭解阻塞的情況並在盡可能安全的情況下做溶解血栓的治療。
預防更進一步中風:梗塞性中風與心血管功能有很大的關係
1. 控制高血壓
2. 強調戒煙的必要性
3. 矯正脂質異常
4. 給予抗血小板凝集劑(aspirin)以減少再梗塞的機會
5. 移除或治療栓塞
6. 治療發炎或血管發炎疾病
7. 停用會造成血栓的藥物
8. 外科顱內、外血管吻合手術

 

海線竇血管瘤
疾病簡介
海綿竇血管瘤為腦內較罕見的血管瘤,最常見的症狀為癲癇、頭痛,它會不斷破裂出血,但由於出血量不多較少產生明顯症狀,少數出血量多會產生神經障礙,留下後遺症。
案例A-李小姐

這個病歷症狀為說話突然中斷,忘記先前所說的話,此為癲癇的症狀,磁振造影顯示右側額部有一血管瘤後,手術切除。

 

案例B-陳先生

 陳先生入院前一年曾因左側肢體無力住院,檢查發現右側腦部。顳頂葉有自發性血腫,懷疑有腦血管瘤。一年後再至門診檢查,磁振造影發現之前出血部位有一約4公分的海綿竇血管瘤,經手術摘除後出院。出院後無癲癇也無其他神經後遺症。
磁振造影影像右側顳頂部有一海綿竇血管瘤
手術後電腦斷層顯示血管瘤完全摘除

 

動靜脈畸型
 
動靜脈畸型是顱內血管發育異常,雖然不是惡性腫瘤,但卻會慢慢的變大,它所產生的反應最主要在於會造成附近腦組織血流的減少,以致造成部份功能的不完整。
病因
擴大的動脈直接流入並糾結在一起,血管的口徑不一,它們不經過微血管而直接進入靜脈系統,由於管腔內的壓力升高使靜脈變大,動靜脈畸型可以發生在腦中的任何地方,以中大腦動脈最為常見。
臨床症狀
1. 出血:40-60%的動靜脈畸型會出血,小型的動靜脈畸型比大型的動靜脈畸型更易出血,而在出血的致死率方面,動靜脈畸型約有10%。
2. 癲癇:動靜脈畸型的病人常有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癲癇症,特別是病灶已經影嚮到大腦皮質表面。
3. 神經缺損:動靜脈畸型會造成附近腦組織血流的減少以致造成運動或感覺神經的缺損,也有些病人會逐漸出現痴呆的現象,也有可能會半身癱瘓。
4. 頭痛
5. 大腦雜音
檢查
1. 電腦斷層:當病人有症狀發生時,電腦斷層是最快速的檢查方法。
2. 血管攝影:可以知道動靜脈畸型的實際大小及走向,對於後續的治療,不論是開刀或者是栓塞都有很大的幫助。
治療
1. 手術:手術完全切除動靜脈畸型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些動靜脈畸型太深,接近腦幹,切除的過程恐怕會造成更嚴重的神經缺損,因此不宜切除,而且手術切除的效果對於控制癲癇上效果並不十分顯著。
2. 栓塞:栓塞在目前的治療方向在於輔助開刀,減少開刀時的流血量,因為單純用栓塞,病人的復發率很高。
3. 光子刀:目前放射線治療動靜脈畸型主要是對於小或較深的位置,然而目前也漸漸有人用放射線治療的方式來針對動靜脈畸型做治療,優點在於不容易傷到附近的組織,但是動靜脈畸型要完全被破壞要近兩年的時間,這是它不足之處,因為兩年內都有可能會再出血或導致神經功能缺損。